回上一頁

【結石疝氣排尿障礙】躁動不安的痛,要腎防! –杜章安醫師

躁動不安的痛,要腎防!

咔咔咔~尿路結石來敲門「不良的生活習慣,容易有尿結石的產生。」

體重機擺在寬敞的員工休息室中央,電子儀表上忽高忽低的數字,是胖子大賽的同仁們努力減重的成績,很快的面色異常蒼白有些虛弱的阿哲出線了,站在百葉窗前灑落一身豐沛晨光的他奪下了第一名,但…昨夜的黑暗並未從他心頭上離去..。在急診室裡坐立難安的疼痛如同鬼魅般纏身,來得突然令人既害怕又無法忍受。沒錯,他的泌尿道被石頭卡住了!

同喬診所副院長 主治泌尿科的林佩瑜醫師分享,尿路結石在診間常見的病患大多都是日常的飲水量缺少、個人活動量不足、不良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或是遺傳所致。林醫師解釋當民眾攝取的飲水量不夠時,尿液會呈現少量且濃縮的狀態而容易結晶,長期下來就容易形成結石。另外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是現代人的通病,會造成尿液內結晶沉積在身體腎臟的特定位置(如長時間坐著就容易沉澱在腎盂低處),沒有適當的運動來促進這些沉澱的結晶移動位置順利排除,結石就容易產生。加上民眾三餐飲食的不均衡、額外添加特定的營養品、未依指示服用院所的藥品都是會誘發生成結石的。也常聽到病患主述一家老小都有尿結石,覺得深受遺傳所害!林醫師說明,即便遺傳因子可能存在,但一起生活在相同的環境之中這個因素也不容忽視,因為類似的生活及飲食型態讓家中成員們產生尿結石的風險相當!。舉例來說,同住在屋簷下的夫妻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日常生活中不良的飲食及活動類似,臨床常見雙方在類似的時間點產生結石。

 尿路結石,是會季節性發作的~「氣溫一拉高,結石就會開始蠢蠢欲動。」

阿哲眼睜睜望著餐桌上的小月餅,內心正在進行天人交戰,一邊是中秋佳節的美好傳統,而拉扯的另一邊是減重比賽的自我約束…,幸運的是,老天爺直接幫阿哲選擇了不能吃小月餅得以獲名受獎,倒霉的是,他當晚尿結石發作在急診室裡任由疼痛的摧殘。

林醫師表示今年求診民眾的時間點向後推移了些許,往年春季大地漸漸回暖的清明節到夏季氣溫飆升的端午節之間就陸續有病患來報到,人數在七、八月達到高峰,可能是今年雨水降量充足、氣溫相對沒有那麼高,導致接近中秋節才開始發作。林醫師進一步說明夏天跟其他涼爽的日子相較,是個容易加速石頭增長的季節,因為盛夏高溫,身體水分會透過汗水大量流失,若沒有即時補水,會使得尿液量減少且較為濃縮進而產生結晶。另一個主因是暖和的天氣群眾的活動力會大幅上升,當活動量增大、變得頻繁時結石就會移動位置而掉進較小的尿路通道當中,如果剛好卡住就會產生難耐的疼痛。

有一種痛,叫滿地打滾的痛~它是尿路結石

「尿結石,就像被人狠狠揍了一拳,突然迎面的鼻青臉腫,是一種漲痛感。」

臉色鐵青的阿哲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蹲也難受,想仰天而躺,最後卻捲曲成蝦狀在床上滾來滾去..,稍早前家人要他服下的腸胃藥並未帶來緩解,阿哲搖了搖頭問自己,減肥餐這麼輕食健康怎麼會這樣..。

通常在急診室裡看到漫天呼叫並且身軀不斷扭動的年輕男性朋友,很常見是結石造成。林醫師說明人體的腎臟透過輸尿管連接到膀胱,而尿液就會藉著這條管路走,最後從尿道排除,而結石夾帶在尿液之中當然相伴相隨,所以石頭從腎臟掉下來如果塞在中間的輸尿管,腎臟製造出的尿液就會被堵住,這些排不出來的尿液只好堆積在腎臟,因此造成腎臟腫脹(又稱腎水腫),這會產生巨大的疼痛感讓人難以忍受。林醫師表示人在一個鐘頭內大概會產生60-100c.c.的尿液,當民眾的尿路管道被石頭卡住時,只要一下子的尿量就會遠遠超過腎盂正常可負荷的3-5c.c.而瞬間腫脹。這種急性腎水腫的痛會讓身體會呈現躁動不安、滿地打滾、想要跳動的反射機制,大概是因為這樣的活動時,結石也是會跟著移動位置的,如果石頭剛好從卡很緊的尿路管道中掉出去而讓輸尿管暢通積存在腎臟的尿液可以流通,病患可能會獲得瞬間的解脫。

 提早揪出尿路結石這個頑固的壞蛋~「沒有症狀的結石,都是在健康檢查時發現的。」

可惡怎麼突然痛起來..,明天就要公布名次做最後的減重測量了,我絕對要到場!明明晚餐還好好的,邊吃蔬食餐邊配連戲劇呀,猛然地劇情直轉..我不要~

林醫師解釋當結石沒有塞住管道時,結石本身的症狀並不明顯,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是泌尿道阻塞,痛發作了才會就醫處理。但台灣普遍的就業環境是良善的,許多公司將員工的健康檢查作為福利項目,政府也不遑多讓免費提供40歲以上的民眾三年一次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所以大大提高民眾在結石疼痛發作前的診斷。常常是透過無侵入性的尿液篩檢來檢查出尿路結石常見的癥狀如尿結晶或尿潛血。林醫師強調,當檢驗的那泡尿濃度太高時,出現結石的結晶並不代表就一定有結石的存在喔!只是提醒民眾應該要多加留意平日的飲食方式作出適當的調整,畢竟濃縮的尿液容易結晶當然就會結石。

讓專業的來~擊碎尿路結石!「藥物是第一線,之後才是侵入性的治療。」

在來來回回數次往返病床與廁所之間的阿哲,身體狀況似乎越來越好了,頻繁地走動加上尿液的排出,讓他躁動不安的能量釋出,漸漸恢復原有的平靜。

林醫師表示首次跟結石交手並且阻塞不嚴重的病患們,通常會先以止痛劑、放鬆劑合併利尿劑來協助民眾排除狀況,藉由輸尿管開口放鬆變大伴隨水分沖刷,將石頭尿出來。假若民眾是尿酸型的結石,醫師會斟酌病人的體況使用鹼化尿液的藥物,嘗試溶解輕度的結石來緩解病人的不適。很幸運的,身處在醫學日新月異的世代,即使第一線的藥物無法有效幫助結石排出時,也不可怕。泌尿科醫師會依據結石所在位置的不同,選用相對應的治療處置或手術。常見的體外震波碎石屬於快速低侵入性的處置,病患只需平躺在診療床面時,定位後,上方所架設的能量對焦機器會射出波針對石頭進行反覆擊打進而震碎它,再配合大量的飲水,讓結石隨著尿液排出。若遇上難纏頑固(較硬)或體積較大的石頭,就交給內視鏡手術吧!輸尿管內視鏡是從尿道口進入到膀胱、輸尿管或腎盂等結石存在的位置上,把小顆的石頭震碎接著吸出體外,但是當石頭太大時就無法由輸尿管內視鏡處理的話,就必須考慮在後腰側腎臟跟皮膚中間打一個造廔口,改由腎臟內視鏡手術處理,或甚至需要傳統開腹手術處理。

不讓尿路結石找上門!「多喝水、多活動就可以有效預防尿結石。」

突兀的大型透明水壺跟微型計步器,破天荒的出現在阿哲的辦公桌上,在躲過石頭重擊的浩劫之中他重獲新生了!

不產生尿結石其實很簡單,最重要的就是適當的補充水分、適當的活動來避開上述的危險因子!大部分成人的每日水份建議攝取量約2000-3000c.c.。而有結石病史的民眾會建議單日水分攝取3000c.c.。林醫師進一步解釋,因為個人體質上及季節上的差異,即便遵循這樣的飲水量,仍會產生不同的尿量,所以部分學者主張,那就讓每日排出的尿液維持在2000c.c.左右是個預防尿結石的做法。大家聞言一定相當疑惑?從何得知尿量?總不可能帶著量杯出門,一泡尿一泡尿的計算吧!林醫師表示其實藉由良好的排尿習慣跟尿液的觀察就可以輕鬆達成,至少每三個小時排尿一次,尿量是中杯飲料的5-8分滿(約300-400cc)。尿液顏色若像某牌飲品維他露P這麽金黃色可不行喔,需要再淡一點!若尿液時常呈現白開水的顏色,民眾可減少飲水量。至於活動量,強度不拘,動的越頻繁效果越好。林醫師舉例,在臨床上常見民眾中風前沒有結石問題,但中風之後的一到三個月裡卻突然湧現大量的結石,通常長在癱瘓不能活動的那一側,由此證明活著就要動的必要性跟重要性。所以林醫師奉勸民眾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只要稍加留意用心,在能站立時就不要貪圖坐下; 可以四處走動時就盡量不要原地站著,配合水分攝取便能有效率的預防結石產生。

高BMI = 尿結石的可能高 ?!「體重過重會讓身體處在亞健康之中。」

嘴裡還在享受起司瑪格麗特披薩所帶來的美味,右手卻貪婪的伸向醬汁四溢的炸雞腿上,阿哲正在虔誠地向五臟廟進貢中..一陣滿足過去才回神俯望左手裡健檢報告,報告欄位裡出現過重的訊息讓走日系風格的阿哲實在難以接受..。

BMI是多年以來醫療文獻上常用的一種統計指數,介於18-24.9之間屬於正常值,超過-25就是過重,27便是肥胖的狀態。許多研究歷年來將BMI指數與飲食、生活型態不良所產生的疾病做對比統計,發現體重過重會讓身體處在亞健康或疾病之中,也發現BMI高的民眾相對低的人來說,身體各處的機能都較不健康,其中罹患尿路結石的風險也比較高。林醫師提醒大家,均衡的飲食習慣有益於身體健康,只需要照著衛福部的每日飲食指南的大原則去享用餐點跟補充水分就能輕鬆養身,逃脫高BMI、擺脫疾病迎向健康人生。

大顆結石不會痛,小顆結石才會痛?!
「大、小石頭的形成機制不相同,所以痛的感受也不同。」

男同事們在茶水間裡激烈地討論尿結石的英勇事蹟,精彩程度不亞於男兒當兵的話題。年長的同仁帶著驕傲的口氣告訴阿哲,自己可是尿出過一公分多的石頭呢!藉此數落年輕人不過小小顆的石頭而已,就呼天搶地的,真沒能耐。

林醫師闡述原理,夠小顆的結石約莫0.5公分以下才容易從腎臟掉出來,隨著尿液排出容易卡在輸尿管裡,引起急性腎水腫造成疼痛。石頭太大顆超過1公分時,就容易留在空間較大的腎臟裡面不易掉出來、不易阻塞,因此痛的感受不強烈。若像初形成只有0.1公分的石頭,由於過小,即便掉出來,也只是讓輸尿管道半阻塞沒有引起疼痛症狀並不會讓民眾察覺。若是這個小石頭在輸尿管道遲遲沒有排出,就形成晶種讓尿液裡的晶體有機會繼續沉積變大到完全阻塞泌尿道,這種慢性阻塞的狀態通常不會有太大的疼痛,取而代之的是長期慢性的後腰痠脹感。林醫師回應並非真的是大顆結石不痛,而小顆結石會痛,而是形成機制不同的緣故,造就民眾有這樣的感受。另外也有可能因為年輕人神經感覺較靈敏,對痛的感受敏銳,而老年人神經敏銳性降低所以對痛的反應較不敏感,造成民眾認為年輕結石患者都比較疼痛的錯覺。

林醫師的悄悄話分享「過猶不及,是一種人生態度。」

阿哲一邊漫步在醫院旁的街道上,一邊在腦海中重現醫師的診斷跟勸說。即使選擇低油、低鹽、低熱量的高纖蔬食作為每日的攝取,但過分極端的飲食型態,仍會讓健康失調的..

診間的病患往往都會緊張地問!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林醫師堅定地說面對任何疾病,都該有一個中心概念,就是飲食的習慣及日常生活型態中的太多跟太少都是不對的!林醫師曾囑咐病患每日飲用2000c.c.的水分來改善結石症狀,民眾求好心切直接加碼到一天喝2加侖,幾乎是兩桶裝的公共飲用水!這種牛飲方式導致他水中毒產生頭暈、噁心的不適 ; 還有患者為了降低進出廁所的頻率,就故意減少喝水量,這方式會增加泌尿疾病發生的風險。喝過多水分跟喝不夠水分一樣,都會生病的。

另一方面,民眾對於通俗的訊息認知也相當執著,當坊間盛傳吃菠菜跟豆腐會尿結石,就避開這兩樣食材不吃,但其實綠色的蔬菜都富含草酸,在攝取時沒有加上富含鈣質的食物跟適當的飲水,從腸胃道將草酸帶出體外,草酸就只好從泌尿道代謝掉。泌尿道草酸代謝會跟鈣做結合,所以容易沈澱在泌尿道中產生結石,所以不是吃菠菜會造成結石,是如果狂吃綠色蔬菜、飲食不均也有結石的疑慮。

另外坊間盛行喝啤酒排結石的方法,有些民眾甚至為了自行排出結石,有飲品排行榜,啤酒、果汁、咖啡、茶等助於尿結石排出的說法,林醫師回應,水分總量充足,只要是不含糖的飲品都可以,但為了健康著想,每日飲水量中最好有50%以上為白開水。
總言之,不偏食、不多食、維持食材多樣性,均衡的補充每日所需的飲食類別,避免反覆在餐桌上看到同一樣食材,起碼間隔兩天,維持這樣的頻率來達成均衡飲食,再加上適量的水分,人的身體代謝循環就會正常運轉,健健康康的!

About the Author :

關鍵字搜尋